为切实优化营商环境,维护公平健康的税收秩序,近年来,国家税务总局江门市税务局持续推进税收违法“黑名单”制度及联合惩戒工作,让守信者一路畅通,失信者寸步难行,引导企业诚信经营。
数据显示,自2018年以来,该局已累计公布“黑名单”案件249件,帮助企业信用修复9件、撤出19件。
违法必究
联合惩戒有力度
江门市税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即俗称的税收“黑名单”,一旦被税务机关列入“黑名单”,失信当事人的纳税信用级别会直接被判为D级,并且会被实施严格的发票管理、出口退税审核和高频次税收检查等措施。
同时,税务部门会及时把涉税违法信息传递给人民银行、公安局等33个部门,实施阻止出境、信贷受限等联合惩戒,案件信息一经录入税务信息管理系统,将作为当事人的税收信用记录永久保存。
自2018年以来,该局已累计公布“黑名单”案件249件,相关信息全部推送至参与联合惩戒部门依法使用,充分发挥了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、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。
另一方面,严格执法并不意味着执法方式的简单粗暴和以罚代管,而是要讲求方式方法,要给纳税人缴费人一定的改正错误机会,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,做到宽严相济、法理相融。
江门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税务部门持续开展信用修复工作,鼓励企业自我纠错,推动企业向规范健康发展,营造更加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,截至目前共帮助企业信用修复9件,撤出19件。
柔性执法
信用修复有温度
疫情以来,企业生产经营环境面临巨大挑战,为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的实际行动,江门市税务局结合“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”服务举措,在依法依规公布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的同时,积极推行信用修复机制,高度重视保障当事人的信用修复权利,鼓励自我纠错、重塑信用,促进企业健康发展。
江门市蓬江区某物业投资管理公司被查实存在偷税行为,涉及应补税费、罚款和滞纳金共588万元,因此该企业被列入税收违法失信“黑名单”。江门税务部门依规将该企业及法人涉税违法信息传递给33部门实施联合惩戒,在“黑名单”禁锢下,该企业申领发票、申请银行贷款等行为处处受限。
受疫情以及“黑名单”双重影响,该企业经营和补缴税款陷入困境。对此,税务部门一方面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,根据有关“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”的文件精神,对该企业应交的罚款办理了延期缴纳手续,减少了该公司因未依期交纳罚款被追加处罚的损失;另一方面,主动上门对其进行纳税辅导,帮助规范企业管理,争取尽快补缴税款并申请信用修复。该企业在“黑名单”公布后,通过税企双方努力,及时缴清欠税并通过信用修复撤出了“黑名单”公告栏。
“上了‘黑名单’真的寸步难行,幸好还有修复撤出的机会,要好好珍惜失而复得的机会,以后一定会诚信纳税。”该企业负责人感触道。目前,该企业已正常经营并着力建立健全财务制度,按时足额申报纳税,主动进行纳税咨询,不断改进财务税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,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。